首页 >> 新闻中心 >> 敬信动态

劳动定额测时方法

来源:转载   时间:2021-03-09    附件下载

目 次

前 言 .................................................................................. 1

引 言 .................................................................................. 2

1 范围 ................................................................................ 3

2 术语和定义 .................................................................... 3

2.1 作业要素 factors ...................................................... 3

2.2 定时点 appointed time ......................................... 3

2.3 延续时间 continue time ........................................ 3

2.4 测时记录表 Timing record table ......................... 3

2.5 观测周期 Observation period .............................. 3

2.6 观测次数 number of observations ...................... 3

2.7 异常值 abnormal value ............................................ 3

2.8 组合作业要素.... ............................................................ 3

3 测时方法应用目的和条件 ............................................... 3

3.1 应用目的 ......................................................................... 3

3.1.1 工作分析与改善 ......................................................... 3

3.1.2 制定、修订时间定额 ............................................... 3

3.2 应用条件 ........................................................... 4

4 测时步骤与方法 ....................................................... 4

4.1 测时前的准备 ....................................................... 4

4.1.1 测时对象的选择 ................................................... 4

4.1.2 收集资料 ......................................................... 4

4.1.3 预定观测次数 ..................................................... 4

4.1.4 划分作业要素 ..................................................... 5

4.2 测时资料的收集 ..................................................... 5

4.2.1 现场测时 ......................................................... 5

4.2.1.1 测时的要求 ..................................................... 5

4.2.1.1.1 秒表与数据 ................................................... 5

4.2.1.1.2 秒表的使用 ................................................... 5

4.2.1.1.2.1 双针秒表 ................................................... 5

4.2.1.1.2.2 单针秒表 ................................................... 6

4.2.1.2 测时的步骤 ..................................................... 6

4.2.1.2.1 观测、记录 ................................................... 6

4.2.1.2.2 作业要素延续时间计算 ......................................... 6

4.2.2 影像记录 ......................................................... 6

4.2.2.1 录制的要求 ..................................................... 6

4.2.2.1.1 位置的选择及要求 ............................................. 6

4.2.2.1.2 工具的选择 ................................................... 7

4.2.2.2 影像的分析 ..................................................... 7

4.2.2.2.1 观测、记录 ................................................... 7

4.2.2.2.2 作业要素延续时间计算 ......................................... 7

4.3 观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7

4.3.1 测时数据的整理 ............................................................ 7

4.3.1.1 异常值剔除 .............................................................. 7

4.3.1.2 观测次数检验 ............................................................ 8

4.3.1.3 作业要素平均延续时间的计算 ............................. 9

4.3.2 测时数据的分析 ............................................................ 9

附录A测时记录表 ................................................................. 10

附录B管理界限法(三倍标准偏差法)剔除异常值 .........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标准的使用说明 ............................. 12


话题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作业过程时间消耗的测定程序、方法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生产(或服务提供)过程的作业时间消耗研究及时间定额

的制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作业要素 factors

能够完整地实现特定目标的工序组成单元或作业步骤。

2.2 定时点 appointed time

工序或作业步骤中相邻两作业要素之间的分界标志。当作业者按工艺(或作业)

流程进行操作到达定时点时,标志前一作业要素的结束,后一作业要素的开始。

2.3 延续时间 continue time

对某一作业要素(或工序、作业步骤)进行一次完整观测所获得的时间值。

2.4 测时记录表 Timing record table

观察、测时记录内容的表格。

2.5 观测周期 Observation period

观测一次完整的工序加工(或服务提供)过程。

2.6 观测次数 number of observations

测时过程中对工序(或作业过程)作业要素观察、测定其时间消耗的次数

2.7 异常值 abnormal value

由于受不正常因素的影响,致使测时数列中出现的过大或过小的作业要素延续时

间值。

2.8 组合作业要素 combination of operating elements

若干个连续的作业要素组成的测时单元。

3 测时方法应用目的和条件

3.1 应用目的

3.1.1 工作分析与改善

a)分析作业者在作业过程中各类时间消耗的详细情况;

b)制定改进作业方法和消除时间损失的对策和措施;

3.1.2 制定、修订时间定额

4

根据劳动过程中各类作业时间的消耗,制定、修订时间定额

3.2 应用条件

a)适用于以作业过程为测时对象和生产、服务相对集中的场所;

b)需要得到工作场所的管理者和被测时对象的配合,维持原有的作业状态;

c)测时人员应经过事先的培训,熟悉时间消耗分类,掌握测时的方法、要领。

4 测时步骤与方法

4.1 测时前的准备

4.1.1 测时对象的选择

a)企业以前未采用过的新工艺或新作业方法

b)作业过程中瓶颈环节,需改进作业方法的工序及作业步骤;

c)需制定、修订时间定额的工序或作业步骤;

d)需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方法的工序或作业步骤。

4.1.2 收集资料

测时前,重点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详见附录A 中表

A.1。

a)工作地供应、服务条件;

b)工作地劳动环境(温度、湿度、照明、噪声等);

c)设备名称、型号及刀、夹、量、模具名称、规格或作业所需工具、设施;

d)加工零件名称、图号及材料、质量、技术要求或服务对象特征;

e)作业者姓名、技术等级、从事本专业的工龄。

4.1.3 预定观测次数

预定观测次数根据表1 确定。

表1 观测次数预定表

生产

类型

作业要素

延续时间

/min

测时数列 工序延续时间

稳定系数 1 2 5 10 20 30 40

机动 手动 观测次数

大批

生产

<0.1 1.5 2.0 30 25 20 15

0.1~0.3 1.3 1.7 25 20 15 13

>0.3 1.2 1.5 20 16 14 12

中批

生产

<0.1 1.8 2.5 25 20 15 13 10

0.1~0.3 1.5 2.0 20 15 12 20 8

>0.3 1.3 1.7 15 13 10 9 7

5

小批

生产

<0.3 1.7 2.5 15 13 12 10 8 6

>0.3 2.0 3.0 10 8 7 6 5

注1:表中作业要素延续时间值为预测延续时间。

注2:时间单位为分钟(min)

4.1.4 划分作业要素

对较多工序或作业步骤构成的生产(或服务)过程进行测时时,要预先划分作业

要素,作业要素划分要遵循以下原则:

a)根据测时的方法和要求,作业要素划分要尽可能详细,但其延续时间不小于0.

04 min;

b)手工作业要素、机械作业要素应分开;

c)定量作业要素、变量作业要素要分开;

d)重复作业要素、间断作业要素要分开;

e)作业要素之间有合适的定时点。

4.2 测时资料的收集

4.2.1 现场测时

利用秒表对作业过程中的工时消耗进行现场测时、记录

4.2.1.1 测时的要求

4.2.1.1.1 秒表与数据

a)使用前,测时秒表的使用性能、精度要检查、校对;

b)填写测时记录表上端内容,测时记录表见附录A 中表A.1;

c)试测几个操作循环,熟悉测时方法,同时熟悉各作业要素的定时点;

d)将作业要素的代号顺次填入测时记录表中。

4.2.1.1.2 秒表的使用

4.2.1.1.2.1 双针秒表

双针秒表在中间位置有启动按钮,控制表针整个的运动、停止、返回等活动。右

针是主秒针,左针是辅助秒针。

双针秒表的操作程序:

(1)测时开始时,按启动钮,这时原在0 位的两根针同时启动运转;

(2)到达应计量的操作定时点时,按一下左扭,这时辅助秒针停下,主秒针仍向前

走;

6

(3)记录完成时间后,再按动左钮,辅助秒针就立刻赶上主秒针,两针又同时走

动,到第二个定时点时,再按左钮,重复上面的操作,可以将历次操作的时间记录下

来。

4.2.1.1.2.2 单针秒表

测时时按下按钮,指针开始运动;再按按钮,指针停止运动;再按一次按钮,指

针便会回到零点位置。

4.2.1.2 测时的步骤

以秒表为测时工具,按顺序对工序(或作业步骤)各作业要素逐一观察,连续记

录其起止时间。

有关的技术要求

a)划分的作业要素延续时间应大于0.1min;

b)确定的定时点应明显易辩,选择从声响、视觉上能明确区别各作业要素起止的

标志;

c)在下一作业要素定时点出现前,应完成作业要素时间的观测和记录。

4.2.1.2.1 观测、记录

a)从第一个操作(或作业)周期的第一个作业要素开始,在每个作业要素的定时

点处观察秒表读数;

b)将每个作业要素定时点的秒表读数,记录在测时记录表中该作业要素相应操作

周期的终止时间栏内。

c)测时过程中发现有中断时间,应单独记录,注明起止时间,不正常因素也予以

记载。

4.2.1.2.2 作业要素延续时间计算

作业要素延续时间,是每个作业要素本身终止时间与前作业要素终止时间之差

值。

4.2.2 影像记录

4.2.2.1 录制的要求

4.2.2.1.1 位置的选择及要求

a)录制的影像应保证画面的清晰;

7

b)拍摄的角度完整记录操作者的全部作业过程,并且不会对操作者产生任何干

扰;

c)拍摄前事先与作业人员进行沟通并取得作业人员的同意。

4.2.2.1.2 工具的选择

a)摄像机

b)电子计算机

4.2.2.2 影像的分析

使用摄像机对作业人员的正常作业过程进行拍摄。

4.2.2.2.1 观测、记录

根据录制的影像资料进行以下内容的记录:

a)从第一个操作(或作业)周期的第一个作业要素开始,从音响资料中读取每个

作业要素定时点处的时间;

b)将每个作业要素定时点处的时间,记录在测时记录表中该作业要素相应操作周

期的终止时间栏内。

c)影像资料分析过程中发现有中断时间,应单独记录,注明起止时间,不正常因

素也予以记载。

4.2.2.2.2 作业要素延续时间计算

作业要素延续时间,是每个作业要素本身终止时间与前作业要素终止时间之差

值。

4.3 观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4.3.1 测时数据的整理

测时数据处理包括异常值剔除、观测次数检验,作业要素平均延续时间计算。

4.3.1.1 异常值剔除

为减少测时过程中不正常情况对测时结果的影响,在计算平均延续时间前要采用

下列方法确定上下管理界限,剔除测时数列中的异常值。也可采用三倍标准偏差法确

定上下管理界限,剔除测时数列中的异常值见附录B 管理界限法(三倍标准偏差法)

剔除异常值。

按式(1)初步计算测时数列作业要素平均延续时间0。

8

………………(1)

式中:

——作业要素平均延续时间,单位为分钟(min);

——作业要素第i 次测定延续时间,单位为分钟(min);

——作业要素实测次数,单位为次。

计算测时数列管理控制线:

按式(2)计算测时数列管理下限Xm

…………………(2)

式中:

——测时数据管理下限,单位为分钟(min);

K——给定测时数列稳定系数。

按式(3)计算测时数列管理上限

…………………(3)

式中:

——测时数据管理上限,单位为分钟(min)。

4.3.1.2 观测次数检验

为保证观测时间数据达到测时工作精度,要求实际观测次数应大于给定测时相对

误差对应的必要观测次数,因此应对已观测的次数进行检验。

可靠度为95%时,满足测时相对误差对应的必要观测次数按式(4)计算。

………………(4)

式中:

N——需要观测次数,单位为次;

9

——剔除异常值后,实际观测次数,单位为次;

S——给定测时数据相对误差。

检查测时数列,在控制线以外的延续时间值,均是异常值,应予剔除。

测时数据相对误差S 若在测时前未给定,则按在劳动定额工作中的一般规定:制

定时间定额标准时,测时数据相对误差取5%;制定一般时间定额时,测时数据相对误

差取10%。

若计算的必要观测次数小于(或等于)剔除异常值后实际观测次数,不再补测;

若计算的必要观测次数大于剔除异常值后实际观测次数,应补测。

4.3.1.3 作业要素平均延续时间的计算

作业要素平均延续时间,为剔除异常值后,作业要素实测延续时间算术平均值,

按式(5)计算。

……………………(5)

——剔除异常值后,作业要素实测延续时间算术平均值,单位为分钟(min)。

4.3.2 测时数据的分析

根据作业要素的划分、实际测时的延续时间、测时数据的处理结果,分析研究总

结先进的操作方法,提高时间定额水平,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推以应用。